国内市场现状分析
你们怎么看待中国当前的旅游行业现状?
前景堪忧,用这四字来说明我对当前旅***业陷入困境的心情。
旅***业涉及广泛,不光有大小旅游公司,而且有“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企业。因不能面面俱道,我这里仅针对旅游公司现状做一分析。
笫一,旅游公司坐吃山空,损失惨重。
旅游公司不光要清退游客在年前就已交付的预付款,还要承担游客出国出境游前期垫付的费用,公司的房租、人员工资等一样不少,旅游公司资金“只出不入”的现状不知还能持续多久?
第二,旅游公司在干什么?
自今年正月以来,各旅游公司基本处于歇业状态。有些旅游公司正月开门,有的开门晚些,有的干脆放了长***。工资呢?多数员工领到的是本地规定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据悉,这种情况再延续两个月,多数旅游公司将暂时关门了事。而旅行社多数员工正想尽办法转行,部分人巳成功流到其他行业。
第三,行业人员对旅游前景的看法?
“看来今年没戏了”,是从多数旅游人口中冒出的一句活。事实上,当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旅***业初见光明之时,国外疫情的大爆发使旅游界刚燃起的希望又破灭了。目前,旅***业从业人员对旅游界的前景普遍信心不足,同时害怕受疫情影响,各地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更将成为压垮旅游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改变这种情况,一要祈祷国外疫情快些得到遏制,以消除百姓们的恐慌心理。二要***制定合理政策,用以提振旅游业界人员的信心,救旅***业于“水火之中”。
非常开心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针对于目前旅游业的现状,个人觉得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非常容易走到一个极端的方向,甚至走向从业者荒芜的境界。
市场不规范,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虽然旅游从业者都要求有专业的从业资格,但相对于来讲,旅游从业者的书面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不匹配。
曾经我在旅行社工作,老板对于导游的一个定位就是:一张巧嘴说天下。无论在带团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导游都需要把游客忽悠成功,只要下团后没有差评就是最终结果。
长此以往下去,游客对于旅游从业者的认可度会越来越低,印象大打折扣,最终对旅***业彻底失去信心。
开发前景处于瓶颈阶段,不好突破
现阶段逐渐占领市场的私人订制方向仅仅是根据游客想要游玩的地点,将现有的旅游行程进行罗列,从而形成所谓的私人订制,并非“依人所设,随心所制”。
最开始进入旅行社工作的初衷是由于自己爱好户外骑行,并且喜欢最原生态的旅游,所以才选择进入到这个行业开始接触“私人订制”,但是公司的私人订制基本不会同游客进行细致的沟通,并且在线路开***方向有很大的困难,所以难以形成规模。
如果私人订制一直以此种方式进行发展的话,相信这个领域会逐渐退出旅游市场,直至消失。
网络和自媒体已经是目前普通市民了解旅游景点最直观的方式,市场收费越来越透明化,导致商家利益有很大的损害。
短视频的兴起让众多的旅游景点有了更大的曝光度,但是越来越多人将内容放在网上公开,价格、行程、内幕……这些内容的曝光导致游客对旅***业从业者有了戒心,从而增加商家的利益损失。
市场***抢占,旅***业将会越来越低迷
不管是不是旅***业从业者,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加入到其中,从中牟取利益,导致游客有多方面消息入耳,内容差异化较大,从而令游客对行业失去信心。
现在随着市场越来越难做,旅游从业者将很多非专业从业者拉入,以此获得游客***,并给到不同的价格,将差价分给非旅游专业从业者,从而导致市场混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用此种方式将会使整个行业走向低迷。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更多旅游见解欢迎关注作者【言午幸】!
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前,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亿,同比增长8.8%。
2010-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也在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18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5.***万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亿人次,同比增长8.8%,结合2019年前三季度的旅游人数及2010-2018年旅游收入18.17%的复合增长率,通过模型测算,2019年旅游总收入有望破7万亿元,创历史高峰。
总体来看,截至2019年,我国旅***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运行情况良好。
但2020年初,疫情爆发,疫情期间,人们的出行受到限制,大部分旅游景点关门,本该是旅游小高峰的春节节期却四下无人,对我国的旅***业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骤减。
当然,旅游市场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乐观的声音,这些声音认为,由于疫情期间人们久居家中,在疫情结束后的出行需求将会得到释放,或将在暑期以及十一黄金周期间产生报复性旅行消费,从而对2020年全年旅***业的紧张局势造成一定的缓解。
这样的说法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所谓报复性消费,其报复的程度还有待商榷。与疫情期间低迷的旅游市场相比,正常环境下旅游市场的运行均能被视为爆发性增长,且不考虑疫情之前旅游市场本身就处于高速增长的区间,所以无法简单判断这种爆发性的增长是属于常态运行还是报复性增长。
从2003年非典的情况来看,2002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长幅度就已经达到了11.99%,按这个增长率计算,2004年的旅游人次将达到11.01亿人次,和2004年我国实际旅游人次相差不到0.1%。如果2002-2004年在不受疫情影响情况下我国旅游人次增速为11.99%这个***设为真,那么2004年我国旅游人数的爆炸式增长就不能被认为是报复性旅游消费。
不过考虑到若按该***设运行,则2005年全国旅游人次的增速便出现了不符合增速变化趋势的下滑,所以可以简单认为2004年的旅游市场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报复性增长,但由于2005年的增速下滑幅度较小,所以就算报复性旅游消费存在,实际2004年的旅游市场受其影响也较为轻微。
若考虑对旅游市场影响较大的报复性消费行为集中在2003年疫情结束至2003年末的时间段,那么从2003年全国旅游人次的表现上可以初步判断这类报复性消费行为对旅游市场的拉升效应要远弱于疫情对旅游市场的冲击。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否认在疫情结束后将出现报复性的旅游消费,疫情结束后旅游消费爆发性的增长也确实有助于旅游市场的复苏,但其对于疫情实际造成损失的挽回是有限的。
由此,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人次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随后在2021年迅速攀升回正常水平,预计2021-2025年期间我国旅游市场将会继续迅猛发展,2025年全国旅游人次或将突破100亿人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ompes-funebres-frelat.com/post/12671.html发布于 02-01